为您带来:朱晓闻,《乡绸》, 纪录片,2015,29分32秒
Arthub 曾于2015年与朱晓闻合作,在震旦博物馆进行了 《乡绸》 在中国的首映。该年底,朱晓闻的作品在 Arthub 线上公映平台进行了展示。三频录像作品 Distance Between (距离之间) 用实验性纪录片的方式,挑战了视频艺术的边界。在她的2012年的作品中,她探讨了分离、祖国和移民等问题,并将这一主题体现在她的作品《乡绸》之中。
最近,这部纪录片将在《桌上展览》项目中呈现,《桌上展览》是线上公映项目的实体化呈现。线上线下同步呼应,挑战传统获取艺术的途径,让观者能够以全新的多样化体验欣赏新媒体艺术。
点击这里查看2015年 Arthub 的葛弗兰对朱晓闻的采访。
艺术家介绍
朱晓闻是一位媒体艺术家、纪录片影人和作者。她擅长用诗意化的视觉语言传达质疑性的社会思考和对媒体美学的探究。她的创作媒介混合了纪录影片、实验影像、行为艺术和录像装置——通过对视觉传达不同方式的研究,创造一种开放的、生动的、全球化而又具有私秘性的对话方式。
作品介绍
《乡绸》探索了洛杉矶首家丝绸进口店店主的世界观。以精心而静谧的镜头观察着店主肯尼思·黄, 描述他每天在店内的日常,讲述着他的故事:父母是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在丝绸店内实现自己的美国梦;曾经因好莱坞的娱乐行业辉煌一时的丝绸事业;因经济全球化的大批量生产造成的衰落;他如何接管丝绸店面;以及他对店面的过去、未来的深沉的情感。
导演/制片人:朱晓闻
摄像:朱晓闻、Tim Maxeiner
剪辑:朱晓闻
配乐:Mario Kaoru Mevy
色彩:Yves Roy Vallaster
设计:Matthias Winckelmann
在文章《强韧的丝线》中,来自白教堂画廊的电影策展人 Gareth Evans 为我们展现了朱晓闻是如何巧妙地呈现黄先生和他的丝绸店的。朱晓闻当时以这家丝绸店为研究对象,调研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 “商人”在异乡人与异乡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并且,Evans 对《乡绸》大加赞赏,丝绸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而不只是普通的商品而已,它成为了象征着人与地点的代表性符号,不受时间与地理条件的约束。
《强韧的丝线》
文/Gareth Evans
译/朱晓闻
见证中的行为和经历后的感言,或身临其境,或感同身受,或切身体会,总是容易让我们以为这些不同寻常的陈述,恰是从前线(或前线附近)虎口夺食的急件,它们肩负着某种时代重任,穿越了重重危机,以口述史或是其他方式好不容易抵达安全的彼岸。(至于“彼岸”,当然既可能是地理上的划分,也可能是时间性的、社会性的、政治性的、跨年代的,或是由性别、信仰、族裔和其他身份界定的法则加以鉴别的:有时候,一个家庭所经历的重重阻碍甚至堪比在战争中幸免于难。)
《乡绸》这部作品既尖锐且合时宜,不仅因为它不容置疑地提供了有益的见证和阐述,同时从一个软着陆点极富洞察力地反映了全球化持续进行中的那些事儿,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有益的见证和富有洞察力的反馈,恰恰都来自同一家店铺的柜台和同一个人的日常生活。
肯尼思·黄从父亲那里继承了位于贝弗利山庄的中国丝绸进口百货店,这家店已经开了40多年。如果我们要探寻二十世纪移民史上最惊心动魄的故事,或是探讨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深远影响,似乎怎么都不太会想到来这家店寻觅线索。然而,《乡绸》呈现的远远超过这两个重要议题的线索,这归结于朱晓闻仔细的对话方式和黄先生自己敏锐的感受力——事实上,黄先生对于自己在国际贸易短期及长期形势下的位置极具自知之明——我们身处一个巨变的时代,人们正以越来越不同的方式组织经营着集体及个体的生活方式(换言之,他们的需求与欲望)。
通过用“微观”的方式观察一个“宏观”的社会形态,朱晓闻的影片可以委婉地建议具有宏观视野的调查研究应该在何处大声表达,或坚持表达。而黄先生则是她一位非常感人的合作者。他曾经攻读工程学位并成为了一名工程师,而当他的兄弟姐妹无人愿意在父亲退休以后接手店面时,他出面接手了,并同时放弃了自己的工程师职业。当他谈到亲眼见证了这家店的诞生和父母亲不辞辛劳的付出时,他对店的感情一览无遗,而这和当代几乎所有商业模式的使命都显得背道而驰——无论它们的目标和决定背后的基石是怎样的。
对黄先生而言,他秉承丝绸商人把不同世界连接起来的使命,他尊重有关中国丝绸的知识,并进行诚意的销售,他真心赞叹美丽丝绸的色彩与纹理,他将自己视为一部小说的引导线,一个吐故纳新的传承人,一部距离的收缩机,一台想象力的伸展仪,一个货物世界的漫游者——货当然都是好货,世界也是好的世界。因而和他有贸易往来的人最终都可以获利获益。毕竟,历史上最伟大的贸易线路可不是随随便便被称为“丝绸之路”的。
如此说来,真丝“无用”的美丽和它令人赞叹、费时费工的手工刺绣装饰就代表了人类的追求——这种追求把不同的人和地理位置连接起来,提供了超越时空的意义。精湛的手艺在跨越世纪的传承中始终受到赞赏,手艺人为此受到尊敬与推崇,而精致的商品经由收藏者购得,被他们把玩欣赏,使得蓬荜生辉,让手艺人和商人的家庭、社区都能获得劳动的报酬与意义。一根丝线从远在中国的养蚕农场一路跑到好莱坞的电影棚,这就是《乡绸》故事里活生生的例子。在这个交易过程中,每一步都需要精神专注,更不用说其中涉及的财务管理。这种对工艺的奉献精神以及它的产出结果提高了不同文明间交流的质量,并且非常确实地提升了人类历史的构成部分之一——纤维的品质。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造成的丝绸价格翻倍,意味着黄先生的店必须面临不可预测的未来。他日益增长的年龄、中国手艺工人的日益缺失、全球范围内对纯工业制品日益增长的满意程度、以及黄先生顾客群体的日益变化,特别是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日益转型,都暗示着远东丝绸店可能难以维持到它50周年的纪念日。又一间主街上的店面要消失了,就是这么回事吧……
好吧,是的,店面可以消失,但它并不非要以这种方式消失。黄先生的为人善良、慷慨、永远都很谦虚,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又在怀旧了,但又时不时地充分沉浸其中。可是,他也知道事情的优先顺序,明白代表个人、集体和文化历史的意义可以并应该被传承,用历史的经验教育现在、影响未来。这当然无关和Poundland(英国一家连锁廉价超市)争夺地盘,而是允许不同可能性有生存的空间,呼吁资本环境下的民主、可以让手工艺与纯商业模式共同存在。市场资本主义看来是理解了这一点,而金融资本主义对此则漠不关心——甚至可以说根本对此忧虑视而不见。
Gareth Evans是作家、编辑、演讲者、活动/电影制作人。
Arthub 在此要特别感谢 Bloomsbury Gallery London, Dot Collection, Kenneth Wong, Gareth Evans, Huilin Jia, Jevgenija Kuznecova, Yinsey Wang, Kite Chuang, Weic Lin, Yana Marlow, 以及朱晓闻对此作出的努力。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个项目就不会在今天与大家见面。
点击
这里查看 2016 年 Arthub 完整公映安排。
艺术家简介(完整版)
朱晓闻生长于上海,目前工作生活于伦敦。她是首个获得 TASML 艺术驻留奖和 Marylyn Ginsburg Klaus Post-MFA 基金的艺术家。她是德国卡尔斯鲁厄 ZKM 艺术媒体中心驻地艺术家、荷兰鹿特丹 V2_Institute for the Unstable Media 驻地艺术家。在英国电影学院担任导师,同事也是洛杉矶艺术协会会员、美国雪城媒体艺术大学和马利蒙学院的客座教授。她从美国雪城大学获得纯艺术硕士学位、同济大学影视制作及媒体艺术专业学士学位。
她的作品曾在全球多个场馆进行展出,包括:白教堂画廊(伦敦)、惠特斯特布尔双年展(惠特斯特布尔)、中央美院(北京)、V2_Institute for the Unstable Media (鹿特丹)、ISEA2011 (伊斯坦布尔)、小飞象艺术中心(纽约)、Videonale (柏林)、MoCP (芝加哥)、洛杉矶艺术协会(洛杉矶)、威尼斯艺术画廊(洛杉矶)、斯特罗奇艺术空间(佛罗伦萨)、塞恩斯伯里视觉艺术中心(英国诺里奇)、多伦多城市电影节(多伦多)、慕尼黑 DOK (慕尼黑)、Film Winter (德国斯图加特)、雅典视频艺术节(雅典)、K3电影节(奥地利)、艾弗森艺术馆(美国雪城)、上海电子艺术节(上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