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overview
09.02.09 — 12.04.09
/

眨眼的瞬间,徐震作品,欧洲首展

Arthub邀请艺术家徐震为中国!中国!中国!在英国展览贡献自己的行为艺术/装置作品眨眼的瞬间。这个作品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在全球化的市场中,中国工人不仅在象征意义上,实际上也确实“悬置”在令人不安的行动中——仿佛一个将要发生的悲剧却没有发生。

一种悬置,正如题目中所暗示的,消失在《眨眼的瞬间》:为了见证一个不可能事件,观众将在很短时间内观看这个装置,他们只会觉得这个打破物理定律的游戏非常有趣。他们不会意识到这些工人所代表的是一个不可避免的大悲剧:仿佛他们已经没有了生命。

这个装置是首次在欧洲展出。先前,它曾在北京长征计划和纽约PERFORMA07上展示过。


介绍

作者:乐大豆

在中国当代艺术界,徐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个体。他曾就读于设计学院。从成为艺术家开始,他就对艺术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按照邱志杰对他的界定,徐震是一个定居北京的思想家和艺术家,打着一副“过于精明”的概念牌,徐震在过去十年间创造了一批在同辈中最赏心悦目、最桀骜不驯、最妙趣横生的作品。此外,作为比翼艺术中心总监、作为一个独立策展人,他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活跃于策展舞台,策划了一批上海最为重要的展览,这些展览正反映了上海以及——毫无疑问——中国其他地区过去十年的艺术发展情况。通过当地的艺术家社团,上海得以在中国占据了如此重要的地位。但不幸的是,关于上海的这个重要角色还没有多少人提及,希望这方面的文章很快就能面世。在这方面,我愿献上自己的绵薄之力,因此在这个展览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开场白中,我将提及一些中国当代艺术界仍然不为人知的历史,并提供关于北京、广州和上海这三座城市的近期的视觉资料。

在赛恩斯伯里艺术中心的中国!中国!中国!!!展览中,我引入了徐震的近作《眨眼的瞬间》。该作品曾于2007年在北京长征空间和纽约Performa上展示过。现在,这个作品以全新的户外形式第一次与欧洲公众见面。这个由ArtHub合作制作的作品在全球经济情况的真实语境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即使徐震对该作品的概念可能与这个方面完全无关。我愿意把它看作一种展览的前奏以及对展览发展情况的评价。正如展览的副标题“在全球市场之外”所叙述的,这个装置就像一个长期“不稳定”的纪念,这种“不稳定”太长了,以至于没有人愿意真正在金融市场中面对它,从而也没有人愿意在全球艺术市场中看到它,直到最近。

回到展示在这里的作品,猛一看,《眨眼的瞬间》似乎公然在与可能性作对抗。在正对着赛恩斯伯里艺术中心主展厅的空地上是一群完全倾斜的人们,仿佛就要摔倒,但是却静止着,停滞在这一段时空中。从在纽约Performa的演讲中,我们读到:

“虽然这种错觉的真相不难推测——不过就是用金属架撑住了模特儿,然而这个作品的目的是要让观众在心中产生一种令人兴奋的焦虑,一方面观众仿佛从时间和物理的限制中解脱出来,但另一方面,不能看到动作的完成又他们产生无力感。”

我认为,这个作品在概念上要更为复杂。

在形式上,这个装置——在这种情况下,它将会以行为艺术的方式来呈现,并将添加一些魔术元素(出现——消失)和时限来协助“预定事件”的产生——运用了很多徐震喜爱的元素:作品的形式构造,在作品制作过程中艺术家始终保持的距离以及似乎是徐震作品的主要特征——冷静。然而,在这里,人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种学上来说,中国人——将很快让观众重新去处理文化系统、差异、移民和劳工问题,思考可能与种族主义有关的问题。事实上,这个作品的表演者都是从当地招募而来的移民,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这些人物,或者说集体角色,一动不动地倾斜在那里,创造了一种抓拍效果,而这个装置/行为艺术则制造了一个延长而预设的时空,公众应当结合这一独特的时空去细细品味这种抓拍效果。

我觉得这可能是这个作品在美学和概念上最为突出的一点了,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可以在徐震的其他很多作品中找到它的身影。徐震近期的个展是2008年12月在北京长征空间展映的可能性第一。在这个展览上,徐震充满挑衅意味的问题处在了前所未有的中心地位,成为他关注的焦点。

在展览的副题中,我们读到这样的话:

“局限vs.边界:心理需要抑或生理现实?人类可以在被注视的隔绝状态中生存多久? 内部的生存,心性内的生存,注视下的生存,媒介中的生存….生存在社会现实还是假设中?窥视生存体验的体验和身临其境的有怎么样的差异?

条件vs.原则:历史的绝对真实抑或媒介真实?”

在某种程度上,眨眼的瞬间是徐震研究的开端,或者至少,这个作品促使他进一步探究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政治现实评论者的位置。因此,这个作品再一次强调了这个展览中策展方法的重要意义,并设立了一个引人注目的起点,我希望这个起点将推动观众投入到三位策展人收集的丰富记录材料和艺术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