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overview
09.04.19 — 07.07.19
/

鸟笼,临时的房子:
张恩利于博尔盖塞美术馆

《鸟笼,临时的房子:张恩利于博尔盖塞美术馆》

为“当代委托”项目所做

展期:2019年4月9日-7月7日
地点:博尔盖塞美术馆,罗马

作为“当代委托”项目的一部分,发起人安娜·科利瓦(Anna Coliva)在博尔盖塞美术馆呈现张恩利此次特别委托创作的装置展览《鸟笼,临时的房子》。展出的多件作品分布于美术馆的多处空间内,如“大鸟舍”以及临近的“特拉蒙塔纳神秘花园”之中。本展览由杰拉尔迪内·列阿尔迪(Geraldine Leardi)和乐大豆(Davide Quadrio)合作策展。

常驻上海的艺术家张恩利(1965年出生于中国吉林省)通过其作品映射出他对艺术和建筑之间关系的思考,尤其是与此次展览空间——博尔盖塞美术馆与其紧邻的神秘花园之间的特殊关联。通过对概念换位、历史呼应以及混合主义的探索,张恩利创作了四组具有象征意义的结构体用以揭示了出乎意料的叙事线索。游曳于复杂的历史地层和等同分层的现实环境下,张恩利引发了对来自远方和多元融合文化中传说故事的遐想。

在大鸟舍展厅中的两件作品让人直接联想到柱子、塔、以及沿着丝绸之路分布的各种宗教性建筑(例如希腊式的柱子、市政塔、波斯的宫殿、以及撒马尔罕的清真寺宣礼塔)。艺术家在这些建筑性元素的表面作画,通过对光、色彩、表面的利用,生成抽象的联想,并反观于博尔盖塞美术馆多彩宏大的构建。户外装置作品则是对“第三景观”这一概念的现实演绎:绘制的自然景观与真实景象并置且相映成趣。艺术家挪用了闲置空间的构造,并以建筑模块中最重要的一个单位——一个立方体实现了对这一空间的转变。公众可以步入空间之内,沉浸其中与之互动。

最后,位于门廊两侧展出的是两组雕塑《迷彩球》。张恩利以绘制涂抹的迷彩球作品呼应了博尔盖塞美术馆作为雕塑本身以及雕塑载体的思考。作品被安置于连接主展厅与户外花园展区的过渡区域,不仅在地理上连接内外的空间格局并承上启下了艺术家整体创作的核心内涵。

装置中透露出的精细而又复杂的特质总结了近年来张恩利的创作状态,他以超二维的绘画方式在空间内进行实验。通过使用多种形变和反射,张恩利从博尔盖塞美术馆馆藏作品的色彩与结构中汲取灵感,创造出蕴含多种绚丽色彩、光影交织的抽象与有机形态。其中这些藏品不乏来自提香、贝利尼、卡拉瓦乔和贝尼尼的经典杰作。

在博尔盖塞美术馆构想的特别项目之下,张恩利深入地探究了寻常材料在其创作中的多种表现形式与延伸可能性。通过他的绘画及艺术手法,其作品在抽象化的进程中又实现了物化的升华。诸如纸板、木材、胶带等寻常媒介超越了物品的日常性成为了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材料的使用同时也是对呼应全球共振的艺术形式的致敬,特别是贫穷艺术。艺术家此次的创作基础受博尔盖塞美术馆及大鸟舍的外立装饰表面的启发。


关于当代委托项目

博尔盖塞美术馆的当代委托项目
安娜·科利瓦

博尔盖塞美术馆是一家拥有大量古典馆藏的历史性艺术机构,收藏的作品涵盖文艺复兴、巴洛克、直到新古典主义时期的大量作品。它坐落在一座公园之内,这座公园也是特别为美术馆主题建筑而做,因此共同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完善的功能区。在所有久负盛名的美术馆中,博尔盖塞美术馆是一个特例,它保留了高度的完整性,原汁原味,这点得力于它的创造者——西皮奥内·博尔盖塞(1577-1633)。这位红衣主教是教皇保禄五世的侄子,乃是位高权重、安富尊荣的艺术赞助人及藏家。

说到博尔盖塞馆藏,他们在品质、重要性和独特性上都被公认为全世界最佳馆藏之一。它的特殊之处毫无疑问在于,所有的藏品全部来自于同一个人:西皮奥内红衣主教。也就是说,公园、建筑、和馆藏全部都构成了其奢华的整体,既具有持续性又独一无二。即便是奢华的建筑装饰,如大理石、壁画、浮雕、马赛克,都是被精心搭配用来陪衬藏品的。

这样拥有独特个性的历史性馆藏,很显然在创办人的意愿下,持续性和相关性方面是会比较局限的,进入到了一种无法改变一丝一毫的境地。通过对这一点进行考虑和发散,2007年就诞生了“当代委托”这样的项目,当下进行的中国艺术家张恩利的展览《鸟笼,临时的房子》就是项目的一部分,在过去数年的时间里,美术馆邀请了数位当代艺术界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进行场域特定的作品创作,包括马特·科立肖 (Mat Collishaw)、坎迪达·赫费尔 (Candida Höfer)、汉斯·欧普·德·贝克 (Hans Op de Beeck)、朱利奥·保利尼 (Giulio Paolini)、以及二人组 Vedovamazzei 等。

本项目的初衷在于调和当代艺术博物馆的使命进行重新思考,即在拥有古典馆藏的美术馆如博尔盖塞美术馆内,必须提供、展示、推广当代艺术创作,以这样的方式反过来使当代艺术在当下更加了解自身的身份,把当代艺术当作基础的、本质的手段,获得这样的认知和理解。

通过当代艺术的手段,博尔盖塞美术馆也更加了解其自身和其所处的时代。艺术家被委托创作场域特定的项目,仔细考量空间的尺寸和语境,借由这样的环境所激发出来的创作即十分张扬又十分微妙地体现着原创性,充分体现着历史学逻辑。它们挑起了类似重新焕发博尔盖塞馆藏的某种元素,而这些馆藏事实上在西皮奥内红衣主教逝世之后并没有完全停止更新。理想方面来看,当代委托项目让收藏传统重新被唤起,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这样做的优良传统也成为了美术馆在新时期的现代状态,把握住了其当代属性,当下创作的作品因此也就成为了原创性的新事物,是它们自己时代的作品。艺术家的独立思考也会被重视,因为艺术不能是完全遵守窠臼或成规,而是要不断地刺激与挑衅。而博尔盖塞美术馆这样的古典艺术博物馆或许是拥有这样反叛精神的最佳代表,以确保与古代艺术的关系是自由和丰盛的,在任何对比和竞争意识之外,是一种真诚的创作行为。

关于艺术家

无论是描绘人类的生命活动,还是日常事物,对于张恩利来说,从根本上都从属于一个目标——那就是将绘画本身视作一种生命活动。作为一个从常民生活的日常出发来呈现世界的画家,张恩利对于各种事物都会倾注同等分量的关心与热情,无论它是一个水筒、一个柜橱还是一个人的行为。所有的呈现对于他来说,既是再现,也是表现。从手法看,薄涂是他的拿手好戏。在经常是无以名状的线与面、面与面的相互转化中,被张恩利在画布上薄薄地涂绘出来的单个或成组的物件,获得了具体的质感与体量感。他笔下的某些物件,有时就像浸泡在画布空间中,在薄薄的颜料中四下漫漶溶解开来,隐约浮现。

他的空间绘画装置作品,打破了当下流行的装置艺术放弃绘画、只堆放物件的范式,成为了一种以绘画为主要手段和语言的装置作品。步入他的“画”,我们站在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空虚之中,房间(工作室、卧室等)里被移走的各种物件所散发的存在感,以及不在的寂寞,都是通过过去存在的种种痕迹来诉说。这种在有无之间所展开的思维活动与视线活动,大大刺激了我们对存在这一命题的思考。

张恩利1965年生于吉林,1989年毕业于无锡轻工业大学艺术学院,现生活工作在上海。张恩利在世界各地的多个重要机构举办过个展,包括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即将于2019展出)、上海chi K11美术馆(2019)、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2018)、纽约Hause & Wirth画廊(2018)、Firstsite画廊(2017)、香格纳画廊(2015)、香港KAF(2014)、意大利VILLA CROCE当代艺术博物馆(2013)、伦敦ICA(2013)、上海美术馆(2011)、Ikon美术馆(2009)以及瑞士伯尔尼美术馆(2009)等。

张恩利的群展展出机构包括比利时安特卫普当代美术馆(2018)、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2016)、横滨三年展(2014)、英国伯明翰美术馆(2013)、印度双年展(2012)、第六届库里提巴双年展(2011)、光州双年展(2010)、第七届上海双年展(2008)以及意大利VILLA MANIN当代艺术中心(2006)等。

关于博尔盖塞美术馆

博尔盖塞美术馆是意大利的一座美术馆,位于罗马的博尔盖塞别墅。美术馆主要收藏意大利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作品。美术馆的建筑在历史上曾是博尔盖塞家族的住所,1903年之后为意大利的国立美术馆。美术馆收藏包括贝尼尼、卡拉瓦乔、拉斐尔、提香等艺术大师的作品。

关于展览的更多内容,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