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届 DEMANIO MARITTIMO KM 278 与《夜上海》
艺术、建筑、设计、文化
时间: 2013年7月19日,星期五,18:00-6:00
地点:Lungomare Italia 11
DEMANIO MARITTIMO KM 278 是一次12小时的活动,包括多种持续不断的项目,包括装置、表演、演讲、阅读、路边食物、品鉴会及工作坊。活动参与者包括来自意大利和各个国家的设计师、建筑师、艺术家、文化从业者等。
关于整个项目的细节,请点击这里。
项目策展人 Cristiana Colli, Pippo Ciorra
Marzocca di Senigallia (An), 意大利
包括在 2013 DEMANIO MARITTIMO 项目之中的,还有 Arthub 出品的项目《夜上海》,是艺术家 Roberto Paci Dalo 的项目。
《夜上海》是 Roberto Paci Dalò 为2012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创作的音乐视觉行为艺术作品,由来自 Arthub Asia 的乐大豆和葛弗兰合作制作出品。
此项目关注的是1949年以前的上海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上海贫民窟(亦称“上海隔都”,即之前的“无国籍难民限定地区”)的故事。
贫民窟位于前日占区的虹口区,面积约一平方英里,居住了约2万犹太难民,由日本根据《关于限制居留和无国籍难民的业务公告》而安置在此处,当时大批的犹太人在二战前期和中期由欧洲逃离至此。
这件作品也讨论了日本占领时期的上海。尽管中日之间的战争始于1931年,但直到1937年,战火烧至上海之后,在淞沪会战之后对上海进行占领。日军占领了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以外的华人区,公共租界由日本在1941年12月8日占领,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结束占领。
历史背景
“从十九世纪中叶开始,上海就成为了很多犹太移民的重点城市,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西班牙犹太人、俄国犹太人、纳粹占领的欧洲的犹太难民陆续来到上海,形成了一个超过了三万人的远东最大的犹太人聚居区。”
从1903年到1949年,上海有超过五十份犹太人主办的英文、俄文、德文、法文、日文、波兰文、希伯来文、意地绪文的报纸和杂志。从1939年至1946年,有超过三十分德文、意地绪文和波兰文的报纸杂志由上海的犹太难民出版发行。(潘东)
上海公共租界的形成来自于《南京条约》,警察、司法、护照管理皆由外国的各国委员会自行组织安排。在这些中国和欧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之中,规定了签证只需要在离开欧洲买票时才需要。在1937年日本占领时期,上海港允许难民随意进入,不需要签证或护照。至大批德国犹太人抵达上海以后,上海已经有两批犹太人在此定居了:有钱的巴格达犹太人,包括沙宣家族和嘉道理家族,以及俄国犹太人。俄国犹太人被迫离开俄国是由于沙皇推行的反犹太屠杀政策以及布尔什维克的阶级冲突,这也导致在哈尔滨逐渐形成了俄国人聚居区,随后在上海也形成了聚居区。
关于项目
Roberto Paci Daló 的项目是一个基于1933年至1949年之间的声音影像资料的行为艺术表演。基于历史媒介的数据库最后将被转换成当代艺术作品并现场随音乐投影在行为表演上。
在《夜上海》这个项目中,开篇著名的采样来自于周璇(1918-1957)的名曲《夜上海》。这首四十年代的金曲将为整部作品渲染声音环境。被采样后,声音经过重新编曲和编排,将做为整个表演的基调和质感。随着歌曲被分解和放大,音符将逐渐过渡到现场的音乐伴奏之中(小乐队将在上海展览中心的台阶上现场演奏),历史素材的声音部分的采样(英语、意地绪语、汉语、德语的人声)将重塑当时的声音景象,在电子乐的声音中复现。
现场投影的影像资料也来自于历史素材,包括电影、照片、手稿等,并在现场表演时实时控制。
作品同样也展示了与意大利的紧密关系,由于很多来中国的难民都是从意大利的的里亚斯德港或热亚那港上的船,能够购买意大利邮船船票并登船的人把整个旅程描述为既奢侈又超现实。从被迫害的欧洲到上海的贫民窟,中间三个星期的邮轮旅行充满了食物与娱乐,给人一种十分不真实且梦幻的感觉。
项目由 Roberto Paci Dalò 创作,并得到了如下人员的合作:于晓璐、张音亦、于雪欧、谭美、孙梦轩。 他们是在2012年在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一次由 Paci Dalò 组织的工作坊中结识的,这次工作坊由 Arthub Asia 组织,并得到了艾可画廊的支持。
在准备这个项目期间,整个2012年的夏天,全部成员将在 Arthub 在 M50 的工作室、iTOPIA 的工作室(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虹桥新村中心公园)进行排练及准备。
《夜上海》于9月6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期间首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