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overview
01.04.09 — 30.05.09
/

开放学院在蒙古

背景

2005年,蒙古艺术委员会(private org. 最初靠索罗斯基金会资助而成立)决定对乌兰巴托的情况进行研究,因此,在2006年10月,在指南针项目参与者Arthub的乐大豆、Chu Yuan和Jay Koh的参与下,一次研究演讲之旅筹划拟定。 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很多组织,比如中国美术馆、艺术家联合会、蓝太阳(艺术家团体)教育部和美术学院。通过这次旅行,一项长达三年的计划申请于2007年7月被提交给克劳斯亲王基金会,并与2008年秋季得到通过,开始执行。开放学院是一个资源发展项目,旨在连接各个艺术社区(主要由蓝太阳为代表,但也有其他社区)的当代艺术实践活动,以及满足美术学院的各种需要。项目的最初构思是每年安排两次会议,每次会议由4个人负责。

今年,Jay Koh结识了芬兰艺术家Annu Wilenius,在过去的几年中Annu Wilenius与蓝太阳一直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并为芬兰带去了一场展览秀。鉴于她的活动主要围绕蓝太阳,而Jay Koh的活动则必须考虑到在乌兰巴托境内更大的社区范围,所以Jay Koh请Arthub帮助蓝太阳支付场地租金。

在由李振华和姜珺(《城市中国》)主持的整个研讨会期间,即2009年4/5月间,Arthub都将与OA合作。Arthub还在为蓝太阳的艺术空间提供系统性资助。

姜珺将与多为学生和艺术家共同合作,研究城市生活的新方法,而李振华则将继续他的多个考古学项目,让乌兰巴托美术学院的学生们处理研讨会事务,并参与在本次参观过程中将进行的研究和电影项目。为此,李振华邀请了电影制作人郑云瀚进行研究项目。

要了解更多李振华的蒙古之行,请点击这里


关于开放学院

开放学院以研讨会的形式提供集中实践训练,旨在促进艺术实践的发展。艺术家、作家、策展人和其他文化工作者将会置身于一个学习的氛围中,在那里,他们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需要进行学习。在第一场主会议中,参与者们将广泛地接受各类基本信息,了解当代艺术实践和管理的各方面内容;然后,参与者们可以自行决定下一场会议的内容、方向和方式。

这一项目也将扩大参与者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作性思维能力,因为研究包括了材料的使用和在亚洲当代艺术实践中确定课题。参与者将通过(工作室)作业、田野作业和案例学习发展自我引导询问的能力;在陈述个人思想以及与同伴、帮助者和客座专家的辩论过程中,对项目提出建议,进而参与其中。

鉴于当代艺术的国际化特征,项目将特别注重不同文化系统和信仰系统之间知识转移和知识形成的工作。随着信息和不同知识体系在各种文化间相互传播,有一点也不容忽视,那就是认识到这些跨文化影响对于现存的本土记忆和知识的作用,以及认识到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本土情境中所产生的碰撞。

这些研讨会兼顾理论和实践,并为参与者们提供基本的技巧和方法,增加他们的职业训练。一系列批评和职业训练的技巧也将被涉及,比如获得资源、批评和分析材料、写作和沟通、策展、编程、记录艺术历史、筹款和营销。

开放学院向所有当地当代文化和艺术从业者们开放。共有两场主要会议(冬季场+夏季场),分别开始于五月和九月/十月。在两场会议之间,客座专家将组织演讲和讨论,让参与者了解艺术创作和艺术批评的各种视角,专家们还将对开放学院的参与者们进行独立评估。

2008年9月的开场会议中将邀请以下专家:Chu Chu Yuan(艺术家、仰光NICA项目总监), Fatima Lasay(艺术家、教育家,任教于米兰菲律宾大学),Sharaad Kuttan(马来西亚的记者、活动家和教育家)和Jay Koh。

目标受众:艺术家、策展人、艺术作家、文化从业者者和美术学院的学生。会议将分两组进行,学生组和从业者组。

时间安排:五月和九月/十月正好是美术学院学期结束和开始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