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ssima电影节上的印度尼西亚及中国动画片季
不仅是中国,拜托!
Arthub的乐大豆邀请Defne Ayas(伊斯坦布尔/上海)和阿贡• 柯尼阿宛(日惹/印度尼西亚)为一次展示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动画艺术作品的影展做策划。中国这个国家象征着一种不可避免的新世界秩序,这两个节目就由中国代表的“隐喻地区”为开始,呈现了一系列动画短片,它们揭示了中国皮影戏和印尼皮影戏的有关传统内容,及其给人的不同感受。
下载pdf目录,请点击这里。
这两个系列展示了很多艺术家的动画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故事之间有时候毫无联系,画面创造的是很多与社会、政治甚至环境有关的隐喻性故事——感知到的问题。短片之所以以这种方式呈现,是为了与电视广告、日本漫画或装饰影响的美学产生一种强烈的联系。
次难忘的旅行 作者:Defne Ayas
虽然随着毛泽东突然发动文化大革命,这种动画片的黄金时代就戛然而止了,但是在今天的中国,动画片又一次成为了一种无处不在的媒体形式,不仅存在于活动图像文化中,也存在于视觉艺术文化中。 和世界其他地区一样,一些优秀的中国艺术家们终于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动画手段来创造空间叙事,并将其与他们的装置和展览互相融合。当媒体成为复杂脚本和剧情的唯一视觉表达方式时,艺术家们显然开始思考和想象媒体在接受娱乐性评论方面的能力。新一代的中国艺术家们策划了一个短暂而鲜活的动画电影季,除了带领观众在幻想中的中国里游走之外,他们还将探索媒体的各种形式和应用领域。这些活灵活现的动画是通过水墨画、线条画、矢量画等各种绘画技巧间或辅以额外的数码形式和效果逐帧制作完成的,它们呈现了大量关于中国社会的极端情节和形式。这些关于迷失和控制的史诗概括浓缩、引人入胜,其中充满了各种奇幻的人物和生物、后启示录式和未来主义的场景,以及诸如城市化、消费主义、性政治、历史记忆、遗忘症等更为普世的主题,融想象于文化记录中。这个项目希望能促进人们进一步审视与当今中国文化习俗、视觉习俗相关的动画空间,因此它将展示以下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孙逊、邱黯雄、陈少雄、冯梦波、唐茂宏、卜桦、吴俊勇、郭媛媛/彭鹏华和萧子文。
活动的想象,抑或,动画的幻觉 作者:阿贡• 柯尼阿宛和乐大豆
伴随着海洋、火山、现代性和部落传统,莫图斯永动是日惹地区不变的特征。在2008年这一年,我已经邀请了爪哇岛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阿贡• 柯尼阿宛策划一场动画短片的回顾展,该展览将以印尼皮影戏Wayang为开端,一直介绍到今天的动画短片,详细讲述“动画”创意的历程。回顾展将以一个记录占卜部落仪式的影片为结束,因为该仪式阐明了 “动画幻觉”概念的一种可能来源。
正如阿贡所说的:“动画是活动的图片。通过数码设备,或者仅仅通过手动方式,都可以让它们活动起来。活动性是动画的精髓所在。在活动图片的环境中,媒体拥有无限可能:我们可以从皮影戏表演(在这里,人们仅仅看到图片的影子在幕布上活动)开始,直到最新的3D动画。”
在本次回顾展中,阿贡正是从该角度来诠释动画电影的,他根据三条主线——时间(爪哇动画短片的历史)、媒介(人工动画和机械动画)以及历史背景(意念活动,部落仪式中的动画概念)——选择了一系列短片:“我以Wayang表演(皮影戏)为开端,通过各种2D和3D动画做出强调,最后以一个‘意念动画’为终结:‘意念动画’指的是由集体意念来移动的图片,一种‘想象的’图片。一部纪录片将让人们了解动画原型的概念:有一年,在日惹西部的一个偏远村庄里发生了一件事。一个村落从一块覆盖在坟墓上的布料的折痕中读出了一些预兆。因为曾遭受日晒雨淋、蚊叮虫咬和其他自然地“干预”,这块布料上有着各种阴影痕迹。然后,人们便将这些痕迹与“具体”的占卦联系起来。比如,一些昆虫在布料上留下了看似斑驳的血迹,这便象征着下个季节将有一场灾难,或者庄稼将歉收。[…]”
很显然,为了在稍后将动画故事的概念纳入一个“魔幻”到近乎“宗教式”的语境中,最后这一章让我们注意到了在漫画起源时期以及动画短片中动画故事的概念。
从古埃及和中国的灯笼、希腊和罗马的浮雕故事,到动画的首批试验——比如Father Kircher的魔术灯笼和罗伯特的转盘活动影像镜,直至雷诺的视觉剧院,“动画”叙事的潮流一直经久不衰,在每个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因此,这个回顾展将通过来自爪哇的动画录像开始一段可能的旅程,并将其纳入“魔幻”和占卜的传统中。正如阿贡所描述的:“正如都灵圣体裹尸布上留下了基督的影像,爪哇的动画电影不仅仅是‘活动的图片’,最为重要的是,其中的图片使想象动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