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overview
01.03.08
/

40+4,艺术不够!远远不够!

这个多媒体装置展现了策展人对上海四十位艺术家进行的采访,他们探讨了关于艺术家的作用、艺术家与外界的关系、艺术家作品的社会影响以及国际市场对传统艺术生产模式的影响等问题。这个展示从动态人类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现代上海的都市全景。


介绍

上海艺术发展的现状如何?艺术家们的位置又怎样?在急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以及艺术市场中,艺术家们又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们向艺术家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有些涉及个人,有些涉及公众,有些唐突,有些天真,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去了解在全球化与商品化风起云涌、人与人日趋疏离时,这些人的所思所想以及上海当代艺术界的主流动态。在上海艺术界工作十年后,乐大豆开始进行一个面向上海各派绘画艺术家的调查项目,受访者不仅包括先锋画家,还包括传统画家、官方画家以及学院派画家,向大众呈现了一幅上海艺术界的全景画。一些入选艺术家是博物馆馆主,其他人则是教师。

项目采用了一种社会学方法,通过研究去论证上海艺术家们是否普遍处于一种强烈不安的状态。于是,在乐大豆、Lothar Spree、朱晓闻和徐杰通力合作下,40+4 探究了在过去的二十年中,艺术家、艺术品和上海当代艺术发展之间的关系。共40位艺术家和4位研究者参与到这项研究中来。44这个数字在中国话中听起来像“死死”,也令人联想到一个极其相似的中国绕口令(13)。实际上,44这一数字起到了一种反语的效果,贴切地定义了我们计划的核心灵魂。

受访的40位艺术家都被问到同样的问题,每个问题都印在一张卡片上,总共二十七张,分为4种颜色。除此之外,还有一系列关于艺术的名人名言。我们先从四个关于艺术家的一般性、自述性问题入手(灰色卡片),再过渡到哲学和心理学问题(蓝色卡片),紧接着抛出政治和社会问题(绿色卡片),最后以艺术产品化的相关问题(红色卡片)作为提问的终结。但在谈话结束之前,艺术家还必须从一个小包的多张卡片(浅绿色)中抽取一张,评价上面关于艺术意义的名人名言。如果他们愿意,也可以给出自己的“名言”。每段采访/谈话平均持续30到45分钟,但有时也可能会长达一个小时。

经过辛苦的剪辑过程,我们终于将零散的拍摄资料组合成一部完整的影片。影片中画面的频繁闪烁绝妙地折射了上海的当代艺术和文化场景的现状:四分五裂,不断变化。通过这种“强制性”谈话,艺术家们都在叙述中分析了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今的艺术历史,他们谈到了都市艺术家的生存状态;谈到了当代中国艺术和传统中国艺术、甚至世界艺术史之间的联系;也谈到了中国的艺术市场和艺术批评的地位。在四个片断中,我们还安插了一段介绍,通过这个介绍我们向观众表明, 这部影片所要表现的不仅是艺术家个人,更是40个受访主体的集体观点:上海的艺术界并非“固步自封”。

在电子艺术节上展示这个项目代表着艺术界与城市之间的一次面对面的公开对话,这种交流将会促进对上海过去十五年间文化发展的反思和批判性分析。届时,40+4将以两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一方面,在徐家汇公园的四个大屏幕上将以四屏幕格式播放;另一方面,在徐家汇广场周边商厦前的LED显示屏上将展示专为艺术节制作的特别剪辑版。

受访艺术家包括:申凡,张恩利,施勇,余友涵,周铁海,黄渊青,徐震,黄奎,杨福东,陆春生,梁玥,刘建华,李山,张鼎,唐茂宏,王兴伟,宋涛,金锋,胡介鸣,向利庆,杨振忠,丁乙,罗永进,邱黯雄,徐龙宝,王天德,朱巨谰,宋海东,谷文达,李向阳,龚彦,李磊,刘大鸿,王南溟,俞晓夫,张培成,仇德树,杨晖

40+4场景,电子艺术节剪影项目开幕之夜,2008年10月18号,上海


40个问题:

个人问题
1. 艺术家有力量吗?你喜欢做一个这样的艺术家吗?

2. 艺术家容易被腐化吗?你是否被腐化了?

3. 你是否曾质疑是否应该成为艺术家?
4. 你是如何对待评论自己作品的批评家和有关自己作品的评论的?

5. 你觉得旁人是否应该理解你的艺术?
6. 你觉得创作者或艺术家是否需要有信仰?
7. 对于艺术和恐惧,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8. 你信仰什么?
9. 在你的职业生涯当中,你何时感到过特别、不同或沮丧,问什么?

公共问题

1. 艺术家是否得对他生活的社会负起责任?
2. 艺术家是否要考虑“风度“?
3. 你是如何看待艺术和道德之间的关系的?

4. 如果某个政府机构让你为他们制作一个特别的艺术作品,你会如何回应?
5. 艺术和权力之间有什么关系?
6. 艺术和文化之间有什么关系?

7. 你认为艺术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或怎么样?

8. 艺术会引起冲突吗?艺术应该引起冲突吗?
9. 艺术史和思想史之间有什么关系?艺术史等同于思想史吗?
10. 你现在还保持阅读的习惯吗?读书对于艺术家重要吗?

11. 你周围的人对你自称艺术家有什么反应?

12. 艺术对社会生活/社会的最重要的贡献是什么?

13. 你觉得自己对社会和文化环境有责任吗?有怎样的责任?

市场

1. 你如何给自己的艺术定价?

2. 你喜欢与你的画廊主分钱吗?

3. 策展人是给艺术家提供帮助还是在利用艺术家?
4. 你的艺术是产品吗?
5. 在你把自己的艺术作品卖掉后,你会想念它吗?你知道它流传到哪里去了吗?你总是知道吗?

6. 你愿意花钱资助年轻艺术家吗?仅仅给他们提供赞助?
7. 艺术是大众产品吗?应该是吗?

8. 奢侈与艺术,艺术与奢侈?你觉得这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9. 你认为画廊主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

每张抽认卡相当于一张卡片,一共制作了两份,一份中文的、一份英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