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德耀美术馆: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
展期:2019年7月3日-10月7日
地址:余德耀美术馆,上海市丰谷路35号
此次展览有 Aaajiao 徐文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微观现实和 Iris van Herpen 的动物形态几何体;被 Andrea Anastasio 的神秘幻想所改变的世界和盐田千春所构建的厚蜘蛛网;Zeitguised 的数字失真图像以及 Caterina Barbieri 的电子宇宙和声音合成;李姝睿所唤起的超出我们经验和理解范畴的第四维度时间;展览所在建筑物 的时空参照点消失在 Krijn de Koning 所构建的空间里,Alex Schweder 所创造的短暂表演空间将参观者包裹在一个亲密、诱惑的温柔怀抱中。
展览“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由余德耀美术馆和 Alcantara 合作呈现,从之前在米兰王宫王子寝宫举办的同名展览演变而来,由乐大豆(Davide Quadrio)和 Massimo Torrigiani 于2018 年构思并共同策展。
“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呈现了一组才华出众的艺术家作品,9 条艺术道路汇集于此,他们采用不同的创作语言表达各自的愿景。这些作品体现了从绘画向时尚的转变,从数字设计到音乐的变身;艺术家们都从 Alcantara 这一独特媒介的特性中汲取灵感,分析其各种倾向和潜力,探索其发明和生产过程,并与技术人员和专家协作,沿着独立的方向或通过创新的协作项目进行创作。
这 9 位艺术家分别为: 徐文恺( Aaajiao ) 、 Andrea Anastasio 、 Caterina Barbieri 、 Krijn de Koning 、 李姝睿、 Alex Schweder 、 盐田千春( Chiharu Shiota)、Iris van Herpen 和 Zeitguised。
每一位艺术家都创作了一件场域特定的作品,最初是与米兰王宫展开对话,其空间本身充满着巨大的创造力,成为这些旅程的起点:从反常的科学实验室到水蟒、变异、血窦、神谕的幻影,还有迷幻的走廊和古怪的节奏,在天然物与人造品之间来回扭转。所有这些能量都将在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的主展厅变异、转化。
此次“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在同名展览的基础上有所发展。Krijn De Koning、盐田千春和 Aaajiao 的作品都有新的变化呈现,并展出了一位来自纽约的艺术家 Alex Schweder 的作品,其行为表演的元素为展览增添了更多活力。
在将这个展览从米兰“移”至上海的过程中,王子寝宫与艺术品之间所有的前情往事和复杂交互,都将在一个开放空间的悬置时空中被重新讲述。
将作品串联在一起的主线首先是“时间”,因为它是艺术家与材料、艺术家与场所以及艺术家与策展人之间对话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王子寝宫所创造的原始效果,引导艺术家们对时间的各个维度展开思考:将“我们的”时间,这一日常的、实用的、短暂的维度,相对(或互补)于被扩大的且难以察觉的“科学的时间”进行思考。余德耀美术馆的体验将增加一种强烈的空间感和建筑感,在此之中,艺术品和艺术品之间的联系将具有高度的表现性和互动性,让公众能够以非常有趣而深刻的方式获得体验上述内容的乐趣。Alex Schweder 的作品既是空间性的,又是表演性的,也将推动策展角度朝这个方向的转变。当作品脱离了最初的创作语境,进入美术馆基于老机库改建的高挑展厅中,白墙灰地,极简开放的展陈设计将聚焦作品本身,展开与场域和时空的全新对话。
除了时间主题之外,空间与时间的转换(米兰对上海,时间对建筑)也使展览显现出更多样的视角,展示天然与人造、产品与自然、人类与其他物种甚至物体之间的关系,如同身处 “科学实验室”之中。此外,展览也关注艺术家跨越艺术边界的探索和实践,让我们持续思考影响艺术家创作的因素有哪些,跨领域的艺术合作如何拓展艺术创造的可能性,艺术最真实的样貌究竟是怎样的?
“经由时光的九次旅程”旨在提供一次体验之旅,让那些愿意沉浸其中的灵魂感受个中奥妙。每一个场景都是一个惊喜,将我们投射到一系列形形色色的迷人时空维度之中。这是一种复 杂的体验,有时抽象,但从不遥不可及,在变幻万千的世界和令人惊艳的审美体验之间为我 们带来缓冲。
余德耀美术馆一直以来秉承‘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的宗旨,力图为中国观众开启一扇世界 之窗、拉近不同文化与身份之间的距离;同时,借由材料、媒介与技术的延展观照机械复制 时代下艺术的不同面貌,探索现代科学与现代实践所赋予艺术的全新可能,并通过不同的演 绎方式糅合到观众的生活中。我们非常高兴能够借由此次展览进一步延续美术馆的策展理念, 通过九位艺术家风格迥异的互动装置为观众开启一段体悟丰富的艺术之旅。
——余德耀美术馆执行 CEO Justine Alexandria
我们很高兴能在著名的上海余德耀美术馆以焕然新貌呈现这场展览,展览从米兰皇宫漂洋过海而来。Alcantara 始终相信东西方文化能兼容并蓄、相互感染,尤其是在当代艺术的范畴里,本次展览便是绝妙的典范。基于一系列的紧密合作,该艺术项目重申我们价值观的同时, 强化了我们的身份认同,发展出一种与艺术世界构建联结的独特方式,并与全球的艺术家、 策展人、艺术馆和文化机构建立真正的对话。
——Alcantara S.p.A 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Andrea Boragno
展览设置
在余德耀美术馆的展览中,作品将不会被划分成不同的区间,而将共享美术馆大厅的同一空间。这些艺术作品将一同展现在公众的眼前,创造互动和层次性的意义和联系。只有两件作品(艺术家 Andrea Anastasio 的作品和艺术家兼设计师 Iris van Herpen 的作品)将被封闭在一个神圣的空间,或者说是一座寺庙、一个精神性的小屋。因此,参观者可以自由穿梭于不同作品,无需按此所述的顺序参观。
Aaajiao 徐文恺的《欲望》将参观者推向实验、微观的空间维度,与这种非凡材料的基本特质来一场面对面的邂逅。这是其应运而生的时刻。几个大而透明的有机形胶囊包裹着边缘模糊的物体,这是这种材料生成过程的初始阶段。
Iris van Herpen:《不确定扩张》。这件采用 Alcantara 材料、通过精心的工艺过程而创造出来的雕塑服装,似乎将参观者置于一个未知文明的幻影面前,来自未来或是某个早已被遗忘的时代。这件服装,是一种幻像的存在,在黑暗的背景下向四面八方伸展。
Andrea Anastasio:《伊甸园》。作品的灵感来自于一条巨大的蟒蛇,它象征着消费社会, 吞噬着它前行道路上的一切事物。作品以工业生产元素的综合体呈现,点缀着华丽的花卉图案。参观者可沿着小径前行,穿过都市的家居陈设景观,其纹理如同奢侈豪华却令人不安的“皮”,使家居陈设闪耀着高贵的光芒,栩栩如生——如同一条蟒蛇所褪下的皮,鳞片闪闪发光。这是每一种生物,人类和非人类,都共通的特性。奢侈的杂食性。
盐田千春的梦:《时间与空间的反射》。一张厚厚的单色蛛网——艺术家创作的独特标志——被构想成一个可以保存人类记忆的普遍之境。本次展览布展阶段,共使用了 110 千米这种不同寻常的材料丝线。蛛网穿越和包裹着一个内部结构,其中三把标志性的椅子清晰突显。它们的形象被放置于结构物中心的镜子反射、增加,在连续不断、来回往返的视野和幻觉、觉醒和梦境中,改变周围空间的物理和时间感知。
Zeitguised:《核花园以外》。这件作品展现了专为本次展览而开发的算法,它创造了置于屏幕前的一对椅子/物体,材料的纹理以一种神奇的编排方式在屏幕上放映。Caterina Barbieri 的作品作为声音景观,增强了两个空间的神圣性,Andrea Anastasio 和 Iris van Herpen 的装置分别呈现其中。她热爱数字化、模拟化的声音质感,而这很好地与两个装置的本质相呼应。这种热爱也体现在她对声音合成本质的细致研究上。Barbieri 处理了一系列在材料的制作工厂所录制的环境声音,并制作成音频。这些作品都使我们对人与机械、天然与人造、听觉与声音之间的关系产生怀疑。律动,如果不是生命自然运动的理念再现,那就一文不值。
一座有着复杂曲线结构的大寺庙是艺术家李姝睿的作品。包裹着 Alcantara 材料,表面印制了表现该艺术家图像作品特征的光学图案,《人类理解能力以外的崇高寺庙》旨在让我们能够谦卑地敬畏第四维度以及所有那些超越我们知识和经验范畴的存在领域。因此,该作品帮助我们以任何可能的方式,承认我们自身的三维性、线性和受制于时间而有的局限,并扩展我们的意识。
Krijn de Koning 的作品《房间》是一种空间疏离的操作,它邀请参观者进入一个被各种颜色的标志性材料所完全涂覆的房间,其建筑空间的边缘,如门、窗、通道和几何体室等,均被叠加到一个真实的空间上,从而创造了一种对时间和空间的虚拟感知。
Alex Schweder 的作品名为《到沙发到床到》,为参观者提供了一个喘息的机会。每次可容纳两个人,分别斜靠在一张毛茸茸的沙发造型中。参观者将头碰到枕头后不久,即可感受到 空气开始充盈每一寸柔软的绒布表面,他们曾走上这块绒布区域以到达位于中央的沙发位置。沙发采用了一种非常优质的闪闪发光的材料;仰卧其中的客人随着沙发一起缓慢旋转,直至面面相对。完全充气后,沙发会充分膨胀,其靠背将变成一张临时的床,使陌生人亲密地面对彼此。排气后,短暂的亲密关系即告结束。床在寂静中旋转,恢复成两个沙发,这个空间中闪烁的开口召唤着更多的人进入它的怀抱。
关于上海余德耀美术馆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由印尼爱国华侨、企业家、慈善家和收藏家余德耀先生创办,于 2014 年
5 月正式开馆,坐落于上海徐汇滨江西岸核心区域,是“西岸文化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余德耀美术馆以“将世界的目光引向上海”为理念,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视为己任,力图打造中国当代艺术新坐标,成为世界顶尖的当代艺术馆。作为非营利机构,余德耀美术馆积极支持艺术教育事业,让中国公众了解国际当代艺术,更通过横跨中西的展览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上海。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坐落于黄浦江畔,东临龙腾大道,北依丰谷路,由日本知名建筑设计师藤本壮介(Sou Fujimoto)执掌,在原上海飞机制造厂老机库上改建而成。美术馆总面积达9000 平方米,其中由大机库改建而成的主展厅面积就超过 3000 平方米,主要陈列大型装置艺术。其余展厅总面积逾 1000 平方米,展出各类国内外当代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杰作。
关于 ALCANTARA
成立于 1972 年的品牌 Alcantara 是意大利出品质量的最好例证。作为注册品牌 Alcantara S.p.A.,Alcantara 运用一系列独特先进的加工工艺,使之成为一种高端创新的新型材料, 并将感官、美学和功能性完美结合。由于其非凡的多功能性,Alcantara®成为众多应用领域领军品牌的最佳选择,例如:时装及配饰、汽车、室内设计和家居装饰,以及消费电子产品等行业。正是这些特点及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承诺,使得 Alcantara 真正成为当代生活方式的标志:这种生活方式是指充分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并尊重环境,与之和谐共存。从2009 年开始,Alcantara 被认证为“碳中和”材料,其材料的活性成分被鉴定为可以减少和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为了表明自身在这个领域的卓越表现,Alcantara 每年都公布自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该报告经德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认证,可在公司网站上随时查询。Alcantara 公司总部位于米兰,其各阶段的材料生产和开发研究则在 Nera Montoro 工厂完成,工厂位于翁布里亚附近的特尔尼市。
策展人简历
乐大豆从 1994 年到 2017 年间一直生活在上海,从 1998 年到 2010 年创立并指导了比翼艺术中心,这是上海第一个非营利艺术创意机构。在 2007 年,他创立了 Arthub,一个致力于在亚洲及全球范围内推广当代艺术的平台。他以丰富的经历策划了大量展览、教育项目和文化交流项目,促进了全球不同机构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经历使得比翼艺术中心能够参与 2017 年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的群展“1989 年之后的艺术与中国:世界剧场”之中。从 2005 年到 2008 年,他担任上海外滩 18 号总监,策划了 V&A 博物馆在中国举办的首个薇薇安·维斯特伍德展览,以及 Droog Design 设计工作室(上海/深圳/北京)的巡回展览,同时在 2012 年上海双年展的城市馆项目之中,为 Olivo Barbieri 策划了个展。他最近的项目包括张恩利 的个展“鸟笼,临时的房子”,罗马博尔盖塞美术馆(2019);邱志杰回顾展“不羁之旅”, 范阿贝美术馆、日内瓦当代艺术中心、隆德美术馆(2017-2018);张恩利与杜可风的双个 展,上海震旦博物馆;波拉·彼维“祖古 1898-2018”,Castello di Rivoli、Witte de With、Frac Dijon;杨福东展览及录像作品《新女性》放映,多伦多电影节(2013);以及 2011 年威尼斯双年展期间在 Gervasuti 基金会为 Jompet 举办个展。乐大豆在 2013-2016 年间在震旦博物馆担任策展人并主持了项目“新路”,在古器物博物馆内举行了多次当代艺术实践(参展艺术家包括李牧、杨福东、Francesco Vezzoli、阚萱、林明弘、尹秀珍、刘诗圆、刘建华、李姝睿、邱志杰、张恩利、杜可风等)。从 2015 年至 2016 年,他策划了 Kaleidoscope 杂志亚洲版。从 2017 年 9 月起,乐大豆常驻意大利米兰。
艺术家简历
李姝睿
李姝睿,1981 年生于中国重庆,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李姝睿以绘画为媒介,探索光线和色彩在不同时代和文化中如何反映个人需求和欲望。2016 年,李姝睿获得亚洲文化理事会纽约奖学金;她曾参与众多国际知名机构的群展,包括曼彻斯特中国当代艺术中心(2018)、巴黎新画廊(2017)、格鲁吉亚国家博物馆——第比利斯迪米特里·谢瓦尔德纳泽国家美术馆(2017)、华盛顿特区国家女性艺术博物馆(2016)、上海民生美术馆(2016 和 2015)、米兰当代艺术馆(2015)、旧金山亚洲美术馆(2015)和中国
OCAT 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2014)。2018 年,她还为迪奥 Lady Dior Art 活动设计了限量版手袋。
盐田千春
盐田千春,1972 年生于大阪,现生活、工作于德国柏林。盐田千春以大型线条装置,其中包括各种日常物件和外部纪念物,或通过她的绘画、雕塑、摄影和视频,从虚无中创造存在, 探索人类存在的各个维度,以及生死、关系等基本的人类问题。2015 年,盐田千春代表日本参加第 56 届威尼斯双年展。其作品曾在诸多国际机构展出,包括柏林格罗皮乌斯美术馆、大阪国立美术馆、英国韦克菲尔德约克郡雕塑公园、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杜塞尔多夫北莱 茵-威斯特法伦州 K21 艺术收藏馆,以及阿德莱德南澳大利亚艺术馆。此外,她的作品曾在悉尼双年展、光州双年展(韩国)、濑户内国际艺术节和横滨三年展(日本)等展会上展出。
2019 年 6 月,她将在东京森美术馆举办个展。
Zeitguised
Zeitguised 是一家屡获殊荣的工作室,致力于在数字艺术和设计跨越物理空间的交集之处, 创作精美的现实。自 2001 年杰米·拉普和亨里克·毛勒创建该工作室以来,他们对正式诗歌的概念方法一直影响着合成图像的制作;当时,他们推出了一个包含 VR 和 3D 打印的项目。他们的数字万物有灵论世界充满了抽象的人物形象,对形状、颜色和行为的幻觉叙述使无生 命的物体栩栩如生。
继芝加哥、斯图加特和伦敦之后,Zeitguised 现将总部设在德国柏林,并新开了一家名为 “泡沫”的商业服务工作室。除了继续探索数字设计工作外,工作室还启动了一个名为“十字路口”的系列项目。该工作室在“物质数字化”物体物质世界成为原创的独立个人项目以及和艺术家合作项目的家园。
从一开始,由于采用创新和实验性的新技术方法,该团队的作品就屡屡出现在许多致力于新媒体的艺术博览会和艺术节上,例如 Onedotzero、Dotmov、Nemo、ITFS 和 Resfest,并获得大量奖项:连续两次获得卡尔斯鲁厄 ZKM 的媒体艺术大奖提名(2001 和 2002)、奥伯豪森国际电影奖最佳音乐视频奖(2005)、Resfest 数码短片节最佳设计奖(2005)。在此之后,该工作室于 2009 年获得渥太华国际动画节的最佳实验作品奖;2010 年入围纽约 Vimeo Festival + Awards 的实验环节;两度荣获劳斯奖(2014 和 2015),并在奥地利电子艺术节(林莰)上两次获得荣誉提名;2016 年,该工作室获得柏林时装电影节最佳实验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以及柏林 Ciclope 电影节铜奖。Zeitguised 的作品已经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和艺术活动中展出。
Iris van Herpen
Iris van Herpen,于 1984 年出生于荷兰,自 2007 年带来第一次时装秀以来,凭借其史无前例的实验性创作在国际上名声大噪,成为时尚领域最具创新精神的设计师之一。她在作品中使用了传统材料,以及在服装领域并不常见的技术和生产工艺,比如她极具开创性地运用 3D 打印技术,为其独特而富有远见的创作注入了活力,她自己将这种方法定义为“新时装”。她与众多艺术家、建筑师和科学研究中心(CERN 和麻省理工学院)保持大量合作, 同时其名字自 2011 年以来屡屡见诸巴黎高级定制时装日历;此外,其作品已被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伦敦)、库珀休伊特博物馆(纽约)和东京宫(巴黎)等诸多博物馆收藏, 且在美国的一场大型巡回回顾展上展出。她的部分作品即将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收录为永 久藏品,并见诸纽约大都会美术馆著名的回顾展“Manus x Machina:科技时代的时尚”。
徐文恺
Aaajiao,现生活、工作于上海、柏林两地。
Aaajiao 是艺术家徐文恺的化名,也是他虚构的网络分身,他以媒体艺术家、博主、活动家和程序员的身份活跃着。1984 年(他的出生年份恰好是乔治·奥威尔经典预言式小说的名称),出生于中国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西安,Aaajiao 的创作具有强烈的反乌托邦意识、文人精神和复杂性。他的很多作品围绕网络影响之下的新思想、争议和现象展开,特别关注数据 处理、博客世界、防火墙等主题。Aaajiao 近期的项目实践扩展到更多学科(其中包括建筑、地形和设计),以捕捉年轻一代消费网络技术和生活在社交媒体中的脉搏。
Aaajiao 的作品频繁展出于全球的美术馆和艺术机构,包括“1989 年到今天:网络时代的艺术”,美国波士顿当代艺术中心(2018);“非真实”,瑞士巴塞尔电子艺术之家(2017);“身体·媒体 II”,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17);“上海种子(第二部分)”,上海
(2017);“时间转向:当代亚洲的艺术与思辨”,美国堪萨斯斯班塞美术馆(2016); “带我走(我是你的)”(由 Hans Ulrich Obrist、Jens Hoffmann 与 Kelly Taxter 策展),美国纽约犹太人博物馆(2016);“波普之上”,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6);“黑客空间”(由 Hans Ulrich Obrist 与 Amira Gad 策展),香港 K11 艺术基金会临时空间及上海 chi K11 美术馆(2016);“全方位:全控制和言论控制”,德国卡尔斯鲁厄 ZKM 艺术与媒体中心(2015);“齐物等观——2014 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北京中国国家美术馆(2014);柏林电子文化艺术节(2010)等。他近期个展包括:“a’a’a’jiao: 一个ID”,上海昊美术馆(2019);“电子遗留物”,英国曼彻斯特华人艺术中心(2016)以及
OCAT 当代艺术中心西安馆(2016)等。2014 年,他不仅获得了第三届三亚艺术季暨华宇青年评审大奖,亦入围首届 OCAT 皮埃尔·于贝尔奖。
Alex Schweder
Alex Schweder,1970 年在美国纽约出生。他在 2007 年创造了“表演建筑”一词,用于描述其作品“通过表演艺术所引发的问题来探索建筑空间”。Schweder 关于这一概念领域的作品已在诸多机构展出,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Performa 17、奥尔德里奇当代艺术博物馆、2014 年威尼斯双年展 Antarctopia 展馆、特拉维夫艺术博物馆、2013 年里斯本建筑双年展、英国泰特美术馆、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文化基金会、波拉克·克拉斯纳基金会、当代艺术基金会和格雷厄姆基金会都 Schweder 的项目提供了资助。他曾作为艺术家在科勒公司、齐纳提基金会驻地,也曾作为 2005-2006 年罗马建筑大奖成员在罗马美国学院参加驻地项目,并将于 2020 年成为 Civitella Ranieri 基金会的研究员。Schweder 的作品已在《艺术论坛》、《纽约时报》和罗斯李·哥德堡的《现在的表演》等出版物上发表。
Andrea Anastasio
Andrea Anastasio,1961 年出生于罗马,定居那不勒斯和孟买两地。在意大利威尼斯 Ca’Foscari 大学获得东方研究专业硕士学位后,他在众多合作项目中开始了他的设计师生涯。他当前仍然在这个领域工作,其服务品牌包括 Artemide、Danese、Foscarini 和 Memphis。1991 年,他移居印度。在从事设计工作的同时,他还致力于自身的艺术创作。他的作品从生活哲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工业设计。自 1990 年以来,他的作品已在多家博物馆、画廊及以设计主题活动中展出,例如米兰卡斯蒂格利奥尼基金会(2018)、米兰皇家宫殿(2018) 、意大利驻斯德哥尔摩大使馆(2018)、日本富山县美术馆(2018)、威尼斯基尼基金会(2018)、法恩扎意大利陶艺博物馆(2017)、米兰波尔迪·佩佐利美术馆(2016)、蒙特利 尔美术博物馆和罗韦雷托现代艺术博物馆(2007)。他曾是美国波士顿伊莎贝拉·斯图尔 特·加德纳博物馆的驻地艺术家,2005 年与 Dayanita Singh 一起展出“椅子”,2008 年与Joan Jonas 合作演出“阅读但丁”,并于 2009 年在威尼斯双年展上以视频形式展出该作品。
2017 年获米兰萨洛内“最佳灯具项目”和美国设计与室内设计出版社“最佳灯具项目”。
Caterina Barbieri
Caterina Barbieri 是一位意大利作曲家,她从极简主义的焦点出发,探索机器智能和声音中面向对象的感知等主题。 Barbieri 通过研究音序器在时空中绘制剧烈、复杂的几何图形时所具有的多音调、多节奏潜力,探索音乐中重复操作和基于模式的操作所产生的身心效应。将音乐实践作为人类与科技之间一种综合性的认知反馈,是 Barbieri 对于声音研究的核心, 她目前主要关注如何创造性地使用计算和复杂的音序技术,来探索人类感知的人工制品,并 最终引发狂喜和沉思。
Barbieri 拥有意大利博洛尼亚音乐学院古典吉他学位、电声音乐学士学位以及博洛尼亚人文和哲学学院学士学位,其论文主题关于印度斯坦音乐和极简主义的民族音乐学。
自 2013 年以来,她已在斯德哥尔摩 Elektronmusikstudion 从事音乐研究和制作,并在此地为 Buchla 200 系统集中作曲。她为 Buchla 200 和声乐节目制作的第一张发行专辑《Vertical》由 Elektronmusikstudion 和斯德哥尔摩皇家音乐大学合作出品,并通过Important Records 唱片公司 Cassauna 分公司发行(2014)。自此之后,她的作品经常在音乐节和其他场合演出,如 MaerzMusik and Atonal、Mutek、Unsound、Sonar、巴比肯艺术中心、巴黎交响乐团音乐厅、CTM、Ableton Loop 以及威尼斯双年展。
她的首张全长专辑《Patterns of Consciousness》(由 Important Records 唱片公司于2017 年发行)获得了评论界的好评,并在多项“2017 年度最佳”音乐合集(Fact Mag、TheWire、Boomkat 等)中获得提名。2017 年,柏林唱片公司 Summe 发行了她与 Carlo Maria 的首张合作专辑《Punctum》。2019 年,她在 Editions Mego 上发表了黑胶唱片《Ecstatic Computation 》,并在Primavera Sound、Sonar、Dekmantel、Maison de la Radio、Funkhaus、Rewire 等场合演出。自 2016 年以来,Barbieri 就与历史上著名的柏林 Atonal 音乐节合作制作多媒体作品,包括她与 Kali Malone Upper Glossa 的合作,并在 2018 年入选为 SHAPE 艺术家。
Krijn de Koning
Krijn de Koning,出生于 1963 年,一直为展览、博物馆、画廊和公共场所等地创作特定场域的雕塑和装置。他使用简单的建筑手段,如地板、墙壁、房间、过道和走廊,有时以生动鲜明的色彩,将一个既已存在的场所转化为面貌截然不同而又具体可感的现实空间。他近期已为如下机构完成大型作品,包括英国康普顿·维尼艺术画廊与公园(2019)、法国圣纳泽尔生活(2018)、荷兰阿姆斯特丹 ArtZuid(2017)、比利时布鲁塞尔 CCStrombeek(2016)、英国特纳当代马尔盖特&福克斯顿双年展(2014)。其部分作品陈列于阿姆斯特丹市立美术馆、鹿特丹布宁根博物馆、法国 FNAC、阿克苏诺贝尔基金会和 Billarants 藏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