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overview
20.04.18
/

本周最佳 96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忆所

展期:2018年4月25-7月8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1楼、2楼及烟囱展厅
策展人:让-于贝尔•马尔丹

关于展览

在波尔坦斯基看来,每一个人的记忆虽微不足道却饱含真实独特的价值,他经常选取日常物件作为主要创作材料以试图建立一座人类档案馆。

本次展览将借助装置、影像、声音、影子剧场,引发参观者从视觉、听觉到心理的情感联系,对个体在日常和历史事件中不可预测的际遇进行追问。展厅中将出现的近十吨衣服、上百个婴儿和老人的面部照片以及回响着的成千上万人的心跳频率,都是承载个人生活经验和群体历史的一方“忆所”。

这个对艺术家本人来说带有“回顾”意味的展览,不仅将展出艺术家历年代表之作,还将展现艺术家为PSA高达165米的烟囱特别创作的新委任作品。特别项目《心之档案》邀请观众参与,刻录下自己的心跳之声。

关于艺术家

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 (Christian Boltanski) 的出生与童年恰逢二战末期和巴黎解放,而对这一动荡时期的耳濡目染也在其作品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迹。在13岁便早早辍学后,波尔坦斯基便开始提笔创作大型表现主义绘画作品,并于1968年连同题为《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不可能的一生》(The Impossible Life of Christian Boltanski,1968)的首部电影作品与公众正式见面。这部电影也开启了其持续至1974年的高产创作时期。

波尔坦斯基的绘画作品最早于1971年在美国纽约索纳班画廊(Sonnabend Gallery)对外展出,并于次年登陆德国卡塞尔文献展。1987年起,波尔坦斯基在美国纽约、芝加哥和洛杉矶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个展,并在九十年代继续于欧洲多个博物馆进行巡展。

随着艺术生涯的不断推进,波尔坦斯基愈发在其作品中关注光影技巧的运用,并创作了代表性作品《纪念碑》(Monument)和《遗留物》(Reserve)系列。当时间跨入二十一世纪早期,其注意力开始转向超大艺术装置,并同时参与到各种音乐表演的创作之中。这样的经历也影响到了波尔坦斯基之后的装置作品,其所运用的声音及动态影像让他的创作视野变得更加精巧复杂。

近年来,波尔坦斯基创作了一系列大型装置作品,如巴黎大皇宫Monumenta项目《无人》(Personnes,2010)、2010年于纽约公园大道军械库展出的《无人之境》(No Man’s Land,2010)、以及2011年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的《机遇·命运之轮》(Chance–The Wheel of Fortune,2011)等。除了此类短期作品之外,波尔坦斯基亦经常参与各种持续终身的项目,如坐落于日本丰岛的《心跳档案馆》(Les Archives du Cœur,2005-)以及位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的《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的人生》(La Vie de C. B. ,2010-)。

除了艺术创作,波尔坦斯基曾经把大部分时间投身艺术教育事业,曾任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教授,并先后出版了百余本艺术著作。

关于策展人

让-于贝尔·马尔丹,1944年生于法国斯特拉斯堡,1969年,让-于贝尔·马尔丹在巴黎初识了同为25岁的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1971年至1982年间,担任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Musée National d’Art Moderne)策展人,1977年担任蓬皮杜中心担任展览项目负责人。1982年至1985年担任瑞士伯尔尼美术馆(Kunsthalle Bern)馆长期间,马尔丹组织策划了俄罗斯当代艺术家伊利亚·卡巴科夫的首次个人展览,而此间同卡巴科夫夫妇所建立的深厚友谊也促成了其再次为后者于2015年在巴黎和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推出的大型装置艺术展《理想之城》(Dream City)担任策展人。

1987年至1990年担任蓬皮杜中心旗下国立现代艺术图书馆馆长期间,马尔丹策划了展览“大地魔术师”(Magiciens de la Terre,1989),首次将西方尚未熟知的非洲、亚洲及大洋洲艺术家的作品与西方先锋艺术创作聚于同一视野下。

目前,马尔丹正为莫斯科普希金博物馆筹备跨历史跨文化大展《那些偷走伟大思想的古人》(The Ancients Stole All Our Great Ideas)。

更多关于展览的详细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