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ack to overview
24.06.09 — 28.06.09
/

Arthub在X, 无灵魂待售—独立者的节日,纽约

在X举行的无灵魂待售——独立者的节日上,一些来自世界各地最有趣的非营利艺术空间将齐聚一堂,包括其中的都是最受尊敬、最令人兴奋、最具创造力的非营利中心、非主流机构、艺术家团体和独立公司,它们创造了新的销售和集结策略,为国际艺术圈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无灵魂待售”必将是一场盛会。X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邀请了40多个非营利艺术空间与会,其中也包括了Arthub。

无灵魂待售既不是交易会也不是展览会,它只是一场集会,主角是那些为艺术的繁荣昌盛贡献了力量的个人和团体。“无灵魂待售”试图就艺术圈各组织的和谐共存进行一次尝试:所有组织的展位将毗邻而设,不分区域,没有隔墙。活动把每个空间都标注在地板上,通过这个简单的方法,旨在强调一个富于想象的创意环境:正如在拉斯冯提尔的电影厄夜变奏曲那样,空荡荡的环境中只有画在地板上的些许轮廓——邻居和同事,朋友和敌人都将为得到展览空间和他人的注意而相互竞争。这个活动将庆祝这些团体和个人的自发性和能量——它将成为一场无组织激进者、流浪艺人和其他空想者的聚会。每个组织都将自费出席。

Arthub 将呈现一系列从1998年到2006年上海“关闭”展览会的文献记录。给纽约的小礼物——上海档案
 中国当代艺术史恐怕只有数十年的历史,但它的起源却可以追溯到与西方逐渐推进却并不平等的对话上。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展览组织者和策展人们已经在中国和国际上组织过各种展览,以探索中国当代艺术的各个领域。这些展览不仅以各种方式强调了中国及其艺术界,而且揭示了这个国家更为广泛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政治背景。虽然诸如柏林、巴黎、威尼斯等当代中国艺术的主要国际展览地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但是上海艺术圈的发展却被低估了,人们仅仅片面地注意到其社会、文化和经济环境。

很可能,直到90年代末期,当包括徐震、杨振中在内的一群年轻艺术家决定改革上海艺术圈时,这里的情况才开始有所转变。时至今日,这些艺术家在比翼展览项目中非常活跃,影响巨大。在过去的十年间,他们策划了一系列最杰出的展览和活动。1999年在上海市中心某商场内举办的“超市展览”就是他们的开山之作。自那以后,这个团体秉承实验主义精神不断创作。从2002年上海双年展的附展“范明珍和范明珠”到 “62761232快递展”,他们不断地向观众呈现新的策展方法和展览方式。以“范明珍和范明珠”为例,这个展览的场地是两个镜像对称、布局一致的艺术展馆,置身其中,观众们必须自己选择从哪个展馆开始参观,去发现艺术家“概念镜子”的布展方法:相同的空间,差之分毫的艺术作品。但是,结果最具批判力的当属前几年席卷全城的“个展”,组织者仍是这一群艺术家,他们以个人独展的形式呈现了这个展览,但在这“个人”的表面下却是一场38位艺术家的集体秀。每位艺术家都有一块场地举办自己的个人展示,以此作为对诸如双年展和全球各类艺术节等群体展览的批判性回应。所有这些展览培养出了一批有判断力的艺术家,比如杨福东、阚萱、邱黯雄、施勇、宋涛/鸟头……

与之类似,在早些时候,对上海艺术圈的“国际化”状况另有一次意义重大的回应,那是一场名为“不合作的方式”的展览。这场特别的展览是由星星画会成员艾未未和批评家冯博一共同在上海东廊艺术画廊筹办的,作为对2000上海双年展的回应。(在2000年,视频艺术和装置首次被允许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官方博物馆里展出。) 参与此次展览的大多数上海艺术家都来自于和比翼艺术中心直接相关的艺术环境。

在X,我们仅仅展示了一小部分在过去十年间上海最重要的展览。我们不仅要让人们透过那些未被重视的展览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和发展,还要抓住机会就这些事件展开辩论,创造更多的知识。我们相信这些项目样本代表了上海蜕变的经过,代表了今天的我们,至少代表了所有相信在亚洲艺术的未来分享是最可能带来信任的人。